盍各言爾志
- Apr 21, 2018
- 2 min read
Updated: May 2, 2018

腦袋裡掏不出來的中華文化基本教材又在作祟~
早晨遇到院裡的同事,很熱情地要阿瘦一塊兒勸大飽回來。中午上完高中生的課,聊得很愉快的準研究生也不無失落地問大飽,真的不回來囉?嗯嗯,是沒有打算馬上回來。招招手要有企圖申請國外大學的高中孩子申請恩歪優阿布達比,如果上不了哈猴、史丹猴、椰滷,就來念;也主動承諾要替他們看申請資料。繼續付出的意願很強,只是根留台灣,滋育其他的幼苗,不必全株關在園裡。不過想不想回來(意願),與回不回來(行動),不需要是同一回事兒。就如同相愛不一定會在一起,而怨偶也不乏白頭。
孔老兒問徒弟:「盍各言爾志?」大飽想想自己真正想做的,仍舊是作育英才。儘管課堂上舉一反三的還是北一女科展得獎的孩子,但花蓮女中學生的論文寫得也很好,只是後者缺了些捨我其誰的霸氣與自信。雖然「十年一覺揚州夢」系列只寫了一則,內心對於學界競逐「事業」而非「知識」的虛偽造假卻是真的失望。然而在他心目中,知識仍是結實的具體存在,知識帶給人類更好的生活,只是特定人文社會科學知識生產的過程(特別是同儕審查與升遷獎懲掛鉤)出了問題。傳授知識與散播愛智的態度,依然值得做!
從人類的層次回到國家民族的關懷,今天和準研究生討論的一大主題乃是全球化下台灣教育體系的因應。他口中的長官們要嘛閃躲(提倡「保護或鎖國主義」),要嘛妄自非薄(認為開放也沒用,沒有國外頂尖學校會認真想來台灣設點),而大飽的主張則是敞開大門,勇敢面對競爭。現在是個別家長與學生把孩子往國外送,大飽想要為他們多盡一分力,播這些種子,就是厚植國力,以及下一代的企圖心。有實力,有膽識,有視野,才不會害怕競爭。只是全職做,要高價收費,賺很多錢,多少還是違背初衷。而回國來,兼職做,一旦做大,在目前猛打「正晶限時批」的氛圍,亦不啻為自殺行徑。假設大環境不變,只能免費付出,零星地做,隨緣地做。
大飽的哲學家好友向來主張凡事順勢而為,不要逆勢而動。大飽小時候讀的幾句易經,也強調認清時勢。現在不是返鄉服務的時機吧!回來也沒辦法做想做的事,特別萬一做得不盡人意,甚至將徒然惹人非議。不過錦上添花者眾,雪中送炭者寡,如果哪天落魄了,遊子歸鄉,想要奉獻故梓也不見得是個選項。人生瞻前顧後地,也許就少了滋味。沒有親身闖蕩過,又怎麼告訴孩子,坎坷的路也不足懼,勇敢向前行呢?儘管此去歸鄉路迢迢,只怕也是不得不然吧!(握了握拳,給自己打氣,拎起行囊,埋首繼續走~~)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