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我要申請幾家才能確保有學校念?

  • May 2, 2018
  • 2 min read


前一篇布拉格,大飽教授談到safety schools未必安全,但同學們忍不住要問,大飽大飽,如果安全名單不安全,那我要怎麼樣才能確保有學校念呢?


一言以敝之:「Apply widely。」什麼意思?前面的另一篇布拉格,大飽教授提到了一個原則,叫做「條件不錯就交往看看」。也就是如蘇東坡說的申請學校當「如行雲流水……行於所當行,止於所不可不止。」儘量多申請幾家,因為每多申請一家的邊際成本(marginal cost)遠低於邊際報酬(marginal return)。申請美國大學部也許還要看特定大學的essays與其他問題有多刁鑽,但申請美國研究所尤為如此。


不過到底要申請多少家才「夠」呢?蘇東坡畢竟是大文豪,不是科學家,科學家的理大飽給你一個「何所止」的機率原則。直觀來說(intuitively),你只需要申請上一所你喜歡且願意念的大學(系所)就好,申請上兩家、三家、五家都沒用,因為你無法向宋七力一樣,以「分身」註冊上學。換言之,你需要至少一家你申請的學校願意收你,這個機率可以表達為100%減去你全部都不上的機率。


你可以假定申請上每所大學的機率都是彼此獨立的,然後利用網路上或者官方公布過去的錄取資料(並依照你個人的狀況稍加校正),給定你申請上每一所學校的機率,你就可以算出你目前申請的這些學校,你至少會有一所學校念的機率是多少。接著你可以問自己,目前算出來的這個機率是70%夠不夠安全,80%夠不夠安全,90%夠不夠安全…… 「理性決策,而不是漫天喊價」,這是大飽教授指導學生的最高指導方針。


如果你對這個計算有疑惑,請到大飽教授留學講堂的臉書粉專留言。如果不懂的同學很多,大飽教授將另外寫一篇文章,用更具體的例子與數字來解釋。

 
 
 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